您好,欢迎光临海口宜坤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图5
    图5

  • 首页大图一
    首页大图一

  • 首页大图二
    首页大图二

  • 首页大图三
    首页大图三

新闻资讯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详细内容

污水过境 万亩大闸蟹绝收 谁动了我们的大闸蟹?

上传时间:2018-09-20 14:52:24  浏览次数:376644

大闸蟹节来了!现在绝对是吃大闸蟹的旺季,然而就在上个月月底,洪泽湖入湖河流中大量污水过境,导致当地渔民蟹塘受损,大量大闸蟹死亡。

污水过境 万亩大闸蟹绝收 谁动了我们的大闸蟹?

插图:洪泽湖万亩大闸蟹绝收(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对于万亩鱼蟹的死因,起初江苏省环保厅发布通报称,初步判断本次事件原因是由于上游泄洪夹带污水造成,下泄的污水和已进入湖区的污水,将持续影响洪泽湖的生态环境。后来安徽省环保厅又提出,万亩大闸蟹绝收,初步分析是在台风影响下,暴雨区域发生大面积严重内涝积水现象,地表、农田、沟渠内生活垃圾及部分秸秆浸泡产生的面源污染等集聚,经洪水冲刷,随支流汇入湖体,导致洪泽湖水体溶解氧过低,大闸蟹集体被“淹死”。

然而,网友对万亩大闸蟹死于台风的“天灾说”并不买账。洪泽湖的大闸蟹养殖户们对这一说法更是难以接受,包括大闸蟹养殖户在内的很多民众认为,此次万亩鱼蟹死亡跟上游污水排放有关——“人祸说”。

那么,万亩大闸蟹死亡到底是因为天灾还是人祸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闸蟹。

大闸蟹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拉丁名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俗称河蟹,又称毛蟹,经济价值高,是国内水产增养殖的重要对象。

污水过境 万亩大闸蟹绝收 谁动了我们的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大闸蟹的背部一般呈墨绿色,腹面灰白色。腹部在成长过程中,雌蟹渐呈圆形(俗称团脐),雄蟹仍为狭长三角形(尖脐),这是区别雌雄的最显著的标志。

由于喜穴居和隐蔽在石砾、水草丛中,大闸蟹的营穴能力很强,洞穴一般呈管状,底端不与外界相通。洞口形状呈扁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等。大闸蟹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最适宜温度5℃~35℃,喜弱光不喜强光,属昼伏夜出型生物。

大闸蟹的食性很杂,荤素均吃,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喜欢吃鱼、虾、螺、蠕虫、蚯蚓、昆虫等动物,也残食受伤或刚蜕壳的同类,抱卵蟹在饥饿时还会取卵当食。

一般地,大闸蟹淡水生长,海水繁殖。秋季性成熟的大闸蟹自内河、湖泊爬向大海,在咸淡水交界处交配产卵。因此,有海水和半咸水的地方可以进行人工繁殖。水的盐度差不超过0.3%,不然将会引起幼体大批死亡。

污水过境 万亩大闸蟹绝收 谁动了我们的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图片源自维基百科

另外,养殖区要远离村庄、工矿区,自然环境优良,无污染,蓄水方便,水草资源、小虾及螺、蚬等底栖生物丰富,底质淤泥层少,无凶猛鱼类等敌害生物,路渠等设施配套。总之,就是水要干净!

关于水产养殖,影响因素还有哪些?

上面我们提到了水的盐度和洁净度对大闸蟹生长的影响。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哪些影响因素呢?

容氧量

水中的溶氧量会直接影响到蟹类的正常生长。大闸蟹作为甲壳动物,跟鱼一样用鳃呼吸。但与鱼的鳃不同,大闸蟹具有像海绵一样松软的羽状鳃片,长在身体上面的两侧,表面由坚硬的头胸甲覆盖。当大闸蟹吸进新鲜清水,水中溶解的氧便进入鳃中的微血管里,而其他的水分和物质,流过鳃后从嘴的两边吐出。即使上岸觅食,它们也不会立刻干死,因为鳃里残存的水分,仍可以短时间供氧。

在冬季,不少养殖人员都比较关注池塘水体的供养,但是在夏季,很少有人会重视这个问题。实际上,夏季供氧问题也十分关键。因为夏季的温度都比较高,这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时高温会促进水体中藻类与好氧细菌的生长,这会造成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导致蟹类不爱进食,严重时会出现大面积死亡。

酸碱度

水体酸碱度(pH)是水产生物生存环境的重要生态因子,对水产生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率,甚至对酶活性和基因表达均会产生影响。养殖池塘中常产生大量有机物(养殖生物的排泄和尸体、饵料残渣以及其他生物的代谢、死亡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如暴雨),会使水体缺氧、变黑发臭,水质恶化,产生有机酸(乳酸和醋酸),H2S、CO2等酸性物质,改变水体pH,使水体酸化。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水生甲壳动物摄食及用于生长的能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加,其外在表现为成活率升高以及体重的增加。pH诱导在一定范围内会加速大闸蟹的蜕壳,而过高(pH = 10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抑制大闸蟹的生长。

重金属

重金属是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的污染物,一般不能被生物降解,参与食物链循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甲壳动物栖息于水底,受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机会较大。

研究发现,重金属污染会对大闸蟹的生长和存活造成重大影响,而在众多重金属中,铜污染的潜在威胁最大。铜作为甲壳动物重要的营养素,也是合成血蓝蛋白的必需成分之一,对多种生长发育相关的生物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组成和功能有重要的意义,但高浓度Cu2+对大闸蟹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大闸蟹的死亡率随着Cu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水草

俗语讲“蟹大小 看水草”。水草对大闸蟹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草是大闸蟹养殖中一个重要生态因子,它不仅提供丰富的饵料、良好的栖息和隐蔽场所,减少大闸蟹自残的机会;而且有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有害物质等作用。同时,水草能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并维持水体pH,为大闸蟹的生长发育提供合适的pH水体环境。

污水过境 万亩大闸蟹绝收 谁动了我们的大闸蟹?

水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亚硝酸盐超标和蓝藻爆发也会对大闸蟹的生长和存活造成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高浓度亚硝酸盐暴露亦可使大闸蟹血细胞总数显著下降,抑制机体的防御能力。亚硝酸盐胁迫下丙二醛的累积而造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亚硝酸盐对大闸蟹产生毒害作用的方式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藻爆发。爆发蓝藻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蓝藻的泛滥对水产养殖影响的范例屡见不鲜。其过度的繁殖会造成水中溶氧量的降低,导致大闸蟹大面积死亡。

一旦发生污染,可能造成哪些食品安全隐患?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上升。但自然环境的质量却在逐渐的降低,水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同时也会对人体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食用污染致死的大闸蟹会给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不仅因为其体内超标的化学污染,还因为死亡后的大闸蟹会很快产生大量的细菌。

其次,食用重金属超标但没有死亡的大闸蟹会给人体造成间接的伤害。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而是参与食物链循环并在生物体内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很显然,安徽省环保厅提出的“天灾说”无法让人信服。大闸蟹具有一定的耐氧能力,不太可能因为洪水冲刷导致洪泽湖水体溶解氧过低,集体“淹死”。而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的重金属等污染确实会杀死大闸蟹,当然,这个结论需要进一步科学而严谨的验证。但万亩大闸蟹绝收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事实上,答案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据新华社最新调查,导致万亩大闸蟹死亡的污水,显然不单纯是暴雨所造成的,上游严重的工农业排污,恐怕才是罪魁祸首。这些污水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台风暴雨一来,才会借着洪水滚滚而下,给下游带来了灭顶之灾。

这是一次跨省污染案件,如果不建立起刚性的约束机制和追责赔偿条款,并确保各方遵守协议,那么“上游排污、下游遭殃”的事还会重演。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